生動盟的線上生產教育課程,你跟上了嗎?我們上週介紹了產兆、剖腹產,今天,我們要談水中待產和水中生產哪裡不一樣?
水中待產和水中生產是兩件事,可以又在水中待產,也在水中生產;也可以在水中待產,但是不在水中生產。
生產分成四階段:
第一產程:產程開始至子宮頸口全開
第二產程:子宮頸口全至胎兒娩出
第三產程:寶寶出生至胎盤娩出
第四產程:生產後兩個小時的觀察期
其中以第一產程耗時最久,平均長達8~12小時,也有更久的狀況。除了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高風險產婦,一般都建議低風險產婦不要太早入院,但要在家裡度過漫長的陣痛並不容易,泡在浴缸待產是個好選擇,根據實證,在水中待產平均可以減少32.4分鐘的待產時間,溫水可以幫助產婦身體搖晃、放鬆、讓身體更舒適並減輕焦慮。
建議水溫維持27~38度的溫水,不要太熱,而且雖然泡在水裡很舒服,但一直泡在水裡,可能會讓子宮收縮減緩,所以記得要適時起身,準備多條大毛巾隨時擦乾身體,若在子宮收縮過程解便在水裡也沒關係,用小網子撈起來即可。
若是選擇水中生產,好處是能減少醫療介入與會陰損傷,也能減少肌肉壓力及腔靜脈症候群(低血壓),減少使用藥物止痛的需要;對寶寶來說,在水中出生不只是一個平緩、沒有損傷的臨時通道,他的第一次呼吸也會是溫和的(水上方的空氣溫暖且潮濕)。不過產家必須經過足夠的產前評估與生產教育,確信生產不需要過度的醫療介入,能抱持著正確、正向的態度與期待,了解水中生產也非萬能,計畫永遠可能趕不上變化。此外,醫護人員與助產師對於水中生產的態度、經驗與自信是否足夠,也是選擇生產方式時的溝通重點。
但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水中生產,必須是低風險、足月(妊娠週數大於37週),婦女自己選擇、已經自然進入產程的生產,並且沒有使用持續性胎兒監測器的醫療需求。如果產婦已經發燒,在水中待產時已經發現有厚的胎便染色的液體,或是近期使用過鴉片類的麻醉止痛藥物,都不適合。所以到底自己適不適合選擇水中生產,一定要與與醫師、助產人員詳細評估與溝通、討論。
內容審定: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助產及婦女健康系高美玲教授
生動盟的孕產十堂課,陪您在疫情期間安心懷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