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動盟秘書長陳玫儀談「孕產支持全面啟動」與「孩子的性教育我該怎麼教」

上週六(6/11)生動盟秘書長陳玫儀受邀至宜蘭獨立書店嶼伴書間舉辦兩場座談,第一場與在地家庭分享公共化產後照顧的重要性,以及第二場分享身為父母與孩子談性的經驗。

根據國內的研究調查,台灣婦女產後最大的社會支持來自於家庭,而核心家庭的婦女在產後所得到的社會支持度最低,非核心家庭從公婆家庭獲得的支持度又比娘家家庭低。根據2011年的一項研究指出台灣婦女的最大孩子出生後,住在核心家庭佔54.33%,與公婆同住為29.3%,換句話來說,有近85%的產後婦女無法從家庭獲得足夠的社會支持。如果有這麼多產後婦女無法從家庭獲得足夠的支持,那由國家主動提供的支持服務究竟在哪裡呢?生動盟搜集了荷蘭、丹麥、日本這三個國家的產後支持服務內容,分享給宜蘭的家庭了解與認識(想知道更多詳細內容,歡迎大家報名 多元產後支持服務工作坊)。

第二場「孩子的性教育,我該怎麼談?」是想傳遞幾項重要訊息。我們認為性教育跟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發展體能、情緒和社交能力一樣,是健康美好人生的基礎。同時,協助孩子建立「談論性,不是一件邪惡或罪孽」的觀念,它可以是自然、令人滿足的的生活經驗。更重要的是,性教育應該使人自由,它不是複製恐懼或製造限制(想讓孩子也一起建立健康的身體教育嗎?歡迎大家報名兒童身體教育夏令營 )。

最後,感謝當天冒雨來現場參與的宜蘭家庭,甚至還有遠從台北來的家庭,謝謝粉絲 Jen Wang 對週六活動的分享文:

觀眾的回饋分享

以前認為把兒子的性教育丟給先生就好,但後來想想不應該是這樣,因為先生不見得會處理…但突然跟邁入青春期的兒子談性教育也是有點怪,剛好嶼伴書間舉辦兒童性教育講座,邀請了社團法人台灣生育改革行動聯盟秘書長陳玫儀來分享,這是多麼千載難逢的機會,就算孩子不好意思也能在旁邊假裝看書。

所以,以媽媽要聽演講為名,全家整團帶去聽性教育講座,順便去宜蘭散步海邊放風。

玫儀提到「父母自身經驗會影響孩子對於性/性別的態度,父母必須先思考自己的底線」,底線是指自己可以接受孩子怎麼探索身體跟性的程度,這個底線會隨著孩子年齡增長、知識增長而調整。

「家庭是性/性別教育的最自然場域」,只要孩子開口提起,別放棄任何可以聊聊的機會,即使聊得不好也沒關係,但別要孩子閉嘴,因為「願意談」比「怎麼談」更重要,當父母展現「願意談」的態度,孩子會知道當他們遇到問題時,父母是可以討論、聊聊的對象。

在談的過程中,以孩子為主體,「傾聽」大過於「評價」,大人要尊重孩子的感受,與其糾結於當下事件結果,倒不如好好釐清事件來龍去脈,例如:這是第一次發生嗎?發生了幾次?在怎樣的狀況下發生的?釐清的用意在於,跟著孩子在事件中習得經驗,並試著避免未來產生更嚴重的後果。

我們遇到的事情,孩子不見得會碰上。未曾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卻可能發生在孩子身上。性別教育不是要教化孩子,而是要跟孩子分享經驗,讓他們對於性/性別教育有更豐富的理解,因為理解而感到自由。

喜歡這篇內容嗎 ? 歡迎分享

收聽我們的 Podcast 頻道

支持我們,讓生動盟繼續提供優質生產教育與國際生產訊息

相關文章

自然流產支持手冊

生動盟的聲動時光

支持生育自主

生育自主,由你催生,您的支持,讓生動盟繼續提供優質生產教育與國際生產訊息!

全站內容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