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歷經兩年的 COVID-19 疫情,生動盟迎來前所未有的挑戰,課程被迫中斷、活動限制增加,組織的運作面臨經費短缺的困境。同時,疫情的影響使得原本已經深受過度醫療之 苦的孕產婦的處境更加嚴峻,例如:被要求提前催生、剖腹產率上升、陪產人數的限制、禁止與寶寶進行親密接觸等等。
然而,這些措施並沒有以實證作為基礎,因此,我們更是積極取得翻譯 CORONAVIRUS (COVID-19) INFECTION IN PREGNANCY 授權,並且以 Q&A 形式提供資訊給孕產婦,藉此希望在「防疫第一」與「以孕產婦為中心」兩者中取得平衡,呼籲台灣應儘速檢討產科防疫政策,適度調整並提出 照護指引,也積極將實體課程改為線上服務,如:線上孕產十堂課、示範如何在線上提供具全人關懷的生產教育,將疫情對孕產家庭的衝擊降到最低。
疫情結束後,我們迎來的是台灣的總生育率取代南韓,成為世界第一低的國家。不僅如此,2022 年孕產婦死亡率已逼近 10 萬分之 20,在 OECD 國家更是敬陪末座。這代 表台灣女人不僅生得「少」,且生得「慘」。這到底是怎麼發生的?國家政策應該如何對應呢?
整體大環境不利於育兒是「生得少」的主因,包括:居住不正義、勞工權益/薪資低落、性別不平等、職場不友善、托育品質不佳、教育成本高昂等等導致不婚或是晚婚。然而「生得慘」往往後果最嚴重,卻是最容易被忽視的環節,它跟生產照護制度與產後支持是否完善息息相關。因此,我們提出了「生育改革政策白皮書」,內容涵蓋重用助產人力、生產賦權與生產教育、減少非必要性醫療介入、新生兒家庭產後照護支持,以及友善生育修法等等。
在公眾倡議上,我們深入校園進行生產教育,舉辦兒童身體營隊,翻轉生產負面印象。我們到幼兒園運用繪本談身體自主權以及身體界線。我們研發生產準備行動手冊、孕產提問小卡、發行自然流產支持手冊、小卡、孕產支持貼圖,同時於南台灣舉辦工作坊與展覽,希望不同孕程的家庭都能獲得資源與支持。
這條生育改革的路上,我們走來並不輕鬆,一個只有兩個人力的微型組織,扛起生育改革的使命,如果沒有長期投入的理監事、顧問、會員,以及捐款人的支持,我們是無法堅持下去的。生動盟深深感謝長期投入生育改革的工作夥伴與捐款人,你們每一分的付出與捐助,都是提醒著我們改革這條路不是只有生動盟而已,還有許許多多關心孕產權益的一群人陪著生動盟一起披荊斬棘。
這份年度報告書簡述了生動盟成立五年來的努力與成果,是為了組織責信,也是為了向所有跟生動盟一起努力的工作夥伴和捐款人表達最深切的感謝,希望能召喚更多人為孕產人權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