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產檢次數=安心生育?
為了搶救生育率,行政院長蘇貞昌宣布,將公費產檢補助次數從10次增加到14次。但產檢多幾次,就能讓女人放心生、安心養嗎?生育改革行動聯盟(生動盟)呼籲,新推出的政策根本無法回應當前孕產婦所需,生育政策更應看重孕產婦多元的需求,包括 完備的產前教育與公共化的產後照顧。
檢視這次政府產檢補助增加的糖尿病、貧血檢查項目,仍是以疾病檢查導向為主。這很可能只是讓孕婦花更多時間等待產檢;三分鐘門診結束後,還是得面對充滿不確定性的產程。台灣多年來僅提供疾病篩檢導向的產前檢查,制度內的生產教育極度缺乏,許多孕產婦常只接觸到廠商置入行銷的媽媽教室,內容零碎而不完整。生動盟自2016年起,舉辦多場生產教育課程、陪產教育課程,許多孕婦都反映,面對生產的未知與不確定性、產後育兒家庭關係改變等等,讓她們感到不安焦慮。即便每次產檢都沒錯過,甚至選擇自費產檢項目,她們對生產的疑慮,常常沒辦法在時間短暫的門診得到釋疑。孕婦與伴侶的心理感受、生產所需要的各種知識與準備,也鮮少在現有的產檢中進行。國內許多學者的研究都已經指出,台灣孕婦在產檢期間經歷了焦慮不安的狀態,特別是面對琳琅滿目的產檢項目和等待檢查結果的過程中,常飽受煎熬。
許多先進國家都提供完備的產前教育,以強化支持準父母在生理、心理、社會面向的多重需求,台灣亟需跟進。完備的產前教育包括生產的準備(生產的流程、產前與產中的準備、伴侶的角色、生產可能帶來的問題)、減痛措施(產痛的理解、減痛措施的作法與評估、非藥物減痛的練習)、新生兒的生理照護、哺乳、以及親職的準備(產後的照護工作、與伴侶之間的關係)。施行的方式也十分多樣,從個人諮詢到團體動力、從醫療院所到社區,也有許多創新研發要精進課程內容,力圖透過這些介入措施,達到更好的孕產經驗與親職實踐。以常受國際肯定的瑞典為例,瑞典政府從1980年開始推行,針對孕婦以及準父母,施行生產與親職的教育課程;最興盛時期,包括8-10次的課程。重視男性的參與,強調對於婦女的培力,都是目前國際研發產前教育的重點之一。
就產後而言,許多先進國家,政府也提供多元服務,但在台灣,政府所提供的產後照護資源,幾乎是零。產家大多選擇價格昂貴的月子中心(月18萬~30萬)、居家月嫂(9萬~15萬),或是由家人照顧、訂購月子餐自行處理(4萬)。無論是由無酬的親友照護,還是由費用昂貴的專業或非專業的照護者,目前都欠缺針對實際產後處境與問題而進行的居家訪視與支持措施。新手媽媽面臨產後的身體變化、父母照護新生兒所需的諸多技能與照護安排、家庭關係的改變,以及親職與其他生活面向的協調等等,可能都需要在具體情境下,進行符合實務需求的諮詢,進行解決問題的方案。同時,產後的照護往往以新生兒照護為重心,對於婦女的身心與社會處境,較少有系統性的服務措施。
許多先進國家針對產後部分,挹注相當多的資源支持新手家庭。以日本為例,部分地區產家可申請20~40小時不等的「產後家庭照顧服務員,到家裡協助育兒、打掃煮飯(費用一小時約500~1000日圓);具備護士執照的地區保健師會免費到家訪視,從小孩出生後的生活指導、怎麼選擇小兒科醫院、保育園、幼兒園等給予建議,轉介育兒支援的機構。此外,日本在2017年也建立「婦幼保健綜合中心」,成為從懷孕到育兒的各種需求可全面諮詢和支持的一站式單位。
其他方面,日本政府還提供2次產後健康檢查,包括產後憂鬱評估、新生兒虐待防制等,第一次健檢重點是母乳餵養狀況,第二次是嬰兒成長狀況,同時檢查媽媽的牙齒健康。如果產婦和四個月以下的嬰兒,無法從家庭獲得足夠的家務和育兒幫助,或是患有身體或精神疾病、育兒焦慮的媽媽,可以選擇住進產後護理中心。
丹麥女性在產後72小時內會有公衛護士通知第一次家訪時間,家訪將持續4~5天,如果有需要可以延長拜訪時間。公衛護士會提供產婦與家人心理支持、諮詢、新生兒照顧技巧、新生兒評估,亦可預防新生兒虐待。也會轉介在地支持團體和資源。如果產婦同意參加媽媽支持團體,產後會收到邀請函,在第一次參與聚會時,公衛護士會陪同參與90分鐘,而這些媽媽支持團體活動包括寶寶戲院、產後咖啡廳、娃娃車散步等,這些媽媽支持團體非常多元,根據不同需求,成立16至25歲的年輕媽媽團體、多元文化媽媽團體、特殊需求媽媽團體等,甚至還有爸爸支持團體。
荷蘭的產後照護服務,從孕婦卅二至卅四周開始預約家訪,提供多元的生產方式資訊;每位產婦基本健康保險在產後八至十天內,至少廿四小時、最多八十小時的居家訪視時數,上網預約後,照護護士每天服務二至四小時,內容包括教導產婦哺育母乳、照顧嬰兒、替產婦換床單、打掃居家環境、準備餐點並採買生活必需品,並指導所有家庭成員如何營造適合的育嬰環境。
以上無論是瑞典、日本、丹麥、荷蘭的產前訪視、產後支持,台灣女性都無福享有,但並非完全沒有機會發展!台灣在2014年、2016年皆曾由衛生福利部提出「友善多元溫柔生產醫院試辦計畫」,將助產師納入醫院生產體系,可惜的是都僅以半年為期,且無疾而終。過去新北市立聯合醫院三重院區有助產門診,在產前產後都提供了重要的助產諮詢協助,如今也已宣告停擺。生動盟呼籲,如何運用台灣助產資源幫助孕產婦度過孕期與產後的重要時刻,讓其生理心理都得到適當照護,必須納入政策的考慮中。
我們要再次強調,若真為了改善少子化而欲增加產檢次數,建議增加6至8小時有品質、產婦與伴侶(或陪產家人)實作的生產教育課程,雙方一同參與的產程學習、包含助產師接生與醫師助產共照制度等友善多元生產方式的選擇、產後居家訪視等等,並規劃助產資源成為孕產婦產前、產後最有力的支持;同時搭配配偶陪產檢假的制度建立,讓懷孕不只是女人的事。
請政府不要忘了,台灣不只是最低的出生率,還有全世界最低的助產師接生比例、名列前茅的剖腹產率、超高產後憂鬱症。請政府積極作為,我們需要完備的生產教育,增設陪產檢假、擴大助產師參與的共照制度、公共化產後照護,如果沒有以上這些產前、產後連續性的支持政策,台灣孕婦只是一台定期進場維修的生產機器而已。
生動盟呼籲政府積極作為,我們需要:
- 完備的生產教育
- 增設陪產檢假
- 擴大助產師參與的共照制度
- 公共化產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