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搶救生育率,行政院長蘇貞昌宣布,將公費產檢補助次數增加到14次。但產檢多幾次,就能讓女人放心生、安心養嗎?生動盟呼籲,生育政策應以孕產婦為本位思考,如果增加的產檢仍是以疾病檢查導向為主,那麼孕婦只是花更多時間等待產檢、三分鐘門診結束。
檢視產檢補助增加的糖尿病、貧血檢查項目,都屬疾病檢查,依舊沒有把產前教育與諮詢納入。生動盟自2016年起,舉辦多場生產教育課程、陪產教育課程,許多孕婦都反映,面對生產的未知與不確定性、產後育兒家庭關係改變等等,讓她們感到不安焦慮。即便每次產檢都沒錯過,甚至選擇自費產檢項目,她們對生產的疑慮還是沒辦法在門診得到釋疑,著重於生物醫學的產檢方式,忽略了孕婦的心理感受、社會支持。
此外,台灣產婦生產後大多選擇月子中心或是居家月嫂,但在哺乳問題、身心恢復與育兒困難上,卻很難得到有效協助,也不知道該去掛婦產科或者是小兒科。過去新北市立聯合醫院三重院區有助產門診,在產前產後都提供了重要的助產諮詢協助。生動盟呼籲,如何運用台灣助產資源幫助孕產婦度過孕期與產後的重要時刻,讓其生理心理都得到適當照護,必須納入政策的考慮中。
我們要再次強調,若真為了改善少子化而欲增加產檢次數,建議增加6至8小時有品質的生產教育課程,包括伴侶一同參與的產程學習、生產方式選擇、陪產教育等等,並規劃助產資源成為孕產婦最有力的支持;同時搭配男性陪產檢假的制度建立,讓懷孕不只是女人的事,否則,孕婦只是被當成一台定期進場保養維修的機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