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總統政見20問」:育兒的起點從懷孕、生產就開始

總統選舉在即,三組總統候選人皆提出解決「少子女化」的政見,然而多數政見多著重在「孩子出生後」,如:提高托育補助、托育人數等。然而,生動盟要提醒三組總統候選人,育兒的起點,不是從孩子出生後才開始,懷孕、生產才是育兒的起點。

2023年10月《報導者》從公共政策出發,邀請生動盟與其他NGO組織及學者專家共同提出「總統政見20問」,其中對於台灣面臨「少子女化」的嚴峻考驗,生動盟對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所提出的問題是:「過去為了提升生育率,國家頻頻強調「0-6歲國家養」,除了提供更高的育兒津貼、托育人數、產檢次數,但該如何讓有意願孕產的家庭,得到更有品質的友善照護與多元共照?」,接著邀請其競選總部完成書面作答。最後《報導者》於12月採訪生動盟,針對三組總統候選人的書面意見進行評析解讀。

以下摘錄《報導者》的【總統政見20問之3】

少子女化已經是台灣的國安危機,但台灣生育改革行動聯盟(簡稱生動盟)認為,不是要求三組總統候選人提出催生政見,而是著重在於如何友善照顧孕產的家庭,生動盟肯定柯陣營提出增加在職孕嬰假天數與薪資補貼、侯陣營關注到孕產家庭的心理健康,賴陣營也提及產後公共化照顧服務、鼓勵企業提供彈性工時與增設托兒設施。但三個陣營都關注在產後,對於產前與待產較少提及,建議應該加強。

評析:

在備受關注的提高生育率政見中,台灣生育改革行動聯盟祕書長陳玫儀指出,三組候選人都集中討論「小孩出生後」的政策,但完善的孕產政策應在產前、中、後都能提供保障,讓一個家庭願意生育下一代。

陳玫儀指出,產前如親職準備,「準備好生育嗎?要生幾胎?工作怎麼協調?這些都應是懷孕前應思考的事情。」懷孕期間,至少兩次產檢須包含3小時生產教育;待產時,能有如北歐國家助產師與醫師的共照制度,除了高風險產婦讓醫師接生外,一般產婦可由助產師接生;產後有跨領域團隊提供照護,助產師可提供產婦身體照顧、避孕與生育計畫指導等,還有營養師、物理治療師、諮商心理師、中醫師及國際泌乳顧問等作為產後支持服務,更應考慮納入健保給付。

此外,產後也需要公共化照顧服務。陳玟儀說,這部分只有賴陣營提及,內容是提供坐月子人員、育兒指導員免費服務時數,以及補助產後照護或護理之家費用,但可以請月嫂、住月子中心的家庭,本身經濟應較無虞,重點是如何讓沒有資源的家庭能夠得到支持?例如荷蘭不分國籍的產婦,只要有繳納健保費用,產後8至10天內就有24~80小時產後護士(kraamzorg Nurse)的居家訪視時數,教父母如何照顧新生兒、環境訪視等,協助家庭適應有新生兒的新生活步調,「很可惜三組候選人都沒有想到這一塊。」

另外,陳玫儀也呼籲三位候選人,思考提供「新生兒到府喘息服務」。目前有公托、保母,但自己帶小孩的家庭反而沒有協助,「就算提供兩小時服務,讓父母去好好的午休也能充好電。」

以個別政見來看,陳玫儀指出,肯定柯陣營提出增加在職孕嬰假天數跟薪資補貼,但目前育嬰假僅能以月為單位申請,有很多事情如帶孩子打預防針、報戶口等時間零碎,建議可以開放以天為單位請假,且讓申請年限延長到小孩6歲以前。另外,柯陣營提出「幼兒園延時托育服務,使職場更為育兒友善」(侯陣營則提到「配合家長下班接送,延後照顧時間至晚上7點」),延時托育只能鞏固長工時的勞動環境,建議直接在《性別工作平等法》明定育兒勞工權益,才是更實質的支持。柯陣營也提到鬆綁《人工生殖法》,開放代理孕母,生動盟不反對,但希望開放前應先改善目前的生產環境。

至於賴陣營整體政見,主要是延續蔡政府政策而幾乎沒有新內容。陳玫儀分析,賴陣營提到「鼓勵企業提供員工彈性工時選項」、「鼓勵企業增加附設托兒設施」,方向正確但應提出具體政策;雖然現有育兒指導員,但部分縣市僅提供給高風險家庭,且鮮為人知,應該要參照國外作法,主動提供服務。而除了補助產後照顧護理之家費用外,許多父母產後憂鬱是產後第二個月才出現,因為當能夠協助的人都離開,要獨自面對新生兒時更會湧上壓力,仍建議賴陣營建立更完整的公共化產後照顧服務,且延續到產後三個月。

最後則是侯陣營,生動盟肯定其關注孕產家庭的心理健康,這是其他兩陣營都沒有提到的,但希望能有實質作為。另外,侯陣營提出「凍卵補助」,但凍卵反映的是社會環境不利適婚適孕的女性完成生育,因此在補助前,應思考如何透過政策,來創造女性願意在適孕年紀完成婚育的健康環境。

喜歡這篇內容嗎 ? 歡迎分享

收聽我們的 Podcast 頻道

支持我們,讓生動盟繼續提供優質生產教育與國際生產訊息

相關文章

自然流產支持手冊

生動盟的聲動時光

支持生育自主

生育自主,由你催生,您的支持,讓生動盟繼續提供優質生產教育與國際生產訊息!

全站內容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