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生動盟理事高美玲教授以及身兼二寶媽的理事長諶淑婷,代表生動盟出席范雲委員所舉辦的記者會,再次強調「孕產」不是寶寶出生以後就結束的一件事,整個家庭生活型態與環境都會有所轉變,準備、學習、調整與安排真的很重要,因此應以更全面的「生產準備假」,來含括現行的產檢假、陪產檢假,以生產準備的概念,去涵蓋身心的生產準備、家庭要做的調整與安排。
現行《性別工作平等法》對於孕產家庭生產前需求只有給予孕產婦5天的產檢假,忽略配偶共同育兒的需求;婦女及家長團體已抗議多年。然而行政院今年7月1日起上路的育兒新制,將產檢補助從10次提高到14次;勞動部提出性工法對應修法,卻仍只將現有產檢假從5天提高到7天,配偶陪產檢假仍是0天。立委范雲已多次指出,這樣的修法方向,對破除職場懷孕歧視、創造友善生養環境、配偶共同育兒,沒有助益。反倒將產檢、生育的責任再次強加於孕產婦身上。
昨(8)日立法院衛環委員會針對性工法修法進行黨團協商,行政院版本與眾多立委版本均無法達成共識,所有條文保留需再交由院長協商。
立委范雲表示,既然要修法,就該正視民眾真正的需求;讓孕產婦的配偶有對應7天的陪產檢假,才是真正友善生養、促進照顧分工性別平等、破除職場懷孕歧視的有效修法。范雲也強調,生小孩需要的從來就不只有醫療導向的產檢,更多需要的是生產準備、補充孕產及親職知識,以及有配偶一起支持。因此,應將現有的「產檢假」及新增配偶的「陪產檢假」,升級成「生產準備假」,減輕家長請假壓力,讓雙親一起進行親職教育、生產準備課程,真正建立友善生養的環境,才能真的促進生育。
記者會現場,由育有兩個小孩的媽媽,同時也是生育改革行動聯盟理事長的諶淑婷現身說法;她自己二寶孕期產檢,因為先生無法請假,都必須自己帶著大寶坐車產檢、甚至連做羊膜穿刺時也是如此。她說如果生育是一個家庭的大事,為什麼男性沒有辦法從配偶懷孕就開始參與、進行生產準備?現代男性不是不願負擔,而是被排除在外。況且,孕期要做的也不只是到醫院產檢蓋章而已,想要順利生產,還有生產教育、生產運動課程、找月子中心、約月嫂面試,或是約訪保母、托嬰中心,需時間去完成,所以生動盟才會提出以更全面的「生產準備假」。
本次行政院新制用政府財源支付的兩天產檢假,既已納入照顧公共化的概念,就更應該大刀闊斧,同時提供相對應的陪產檢假,並以「生產準備假」為名。生動盟理事,同為台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助產及婦女健康系高美玲教授實際執行許多強調伴侶合作的生產教育,實務經驗顯示,孕產婦若有配偶陪伴產檢及產前準備,對育兒雙方共同迎接新生命,非常有幫助。
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秘書長黎璿萍表示,生養從不是只有女人的事,更不是只有異性戀家庭的事。同志伴侶生養子女從不是意外,由於台灣尚未讓同志伴侶使用國內人工生殖技術,因此同志家庭需要經歷漫長的人工生殖規劃,每一次的產檢都有可能面臨計畫失敗的風險,此時配偶能否陪伴在旁,並使用國家政策所提供的假期,將是至關重要的關鍵。友善生養政策不應將生產壓力放在分娩者身上,更應該讓配偶共同參與,才能降低生產風險,打造讓所有家庭安心生養的社會。
而醫師工會理事曾培琪醫師則指出,醫療職場高工時、排班的工作型態,已經對生育十分不友善,又因為專科考試時程缺乏彈性,請假則勢必影響職涯,造成醫師媽媽要面臨家庭與工作的拉扯,醫師爸爸則常常缺席伴侶生育過程。孕產育兒需要投入極大的時間與精力,更需要友善的工作環境配合,期望從法規推動,破除女性才是主要照顧者的迷思,緩解性別分工現象。
多元教育家長協會副理事長李玉華指出,本次修法產檢次數的增加,意味著原漢懷孕女性的醫療資源差距加大;也忽略了連做完原本10次產檢都有困難的弱勢家庭,才是更迫切需要資源投入的對象。她以英國 Centre for Social Justice 及瑞典 Team Haga 的案例說明,可以有更積極的做法,對於無法在正常院所營業時間使用生產準備假及產檢補助的家庭,提供孕前到孕後六個月連續性的多元支持,包括助產、護理和婦科醫師的專業團體,在產前提供非醫療的到府訪視和心理精神專業諮詢。
立委范雲最後總結,性工法既然要修法,就必須要確實,不能只修半套;讓配偶相對應也有7天陪產檢假,是當務之急。行政院本次既然已願意用少子女化的經費補助孕產婦多2天產檢假的薪資;就應該性別平等,也補助其配偶2天陪產檢假的薪資,依據勞動部之估算,1年約須4億元,僅佔「我國少子女化對策計畫」每年預算規模八九百億的0.4%。既然是國家投入資源支持友善生養的政策,已納入照顧公共化的概念,更應該配套修法將產檢假、陪產檢假升級為「生產準備假」。立委范雲呼籲勞動部接下來在院長進行黨團協商時,能接受年輕父母的心聲,給廣大勞工友善生養、性別平等的職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