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動盟於2025年1月11日舉辦了會員大會,並順利選出了第四屆的新任理事長與理監事。在此,我們衷心感謝各位會員的熱情參與與支持,也特別感謝卸任理監事過去兩年的辛勤付出和服務。這次大會的亮點之一,是我們邀請到黑熊學院的資深避難講師曾心慧,來為會員們分享「育兒家庭的避難守則」。講座結束後,許多會員表示收穫頗豐,內容不僅實用而且深入。因此,我們特地整理了演講要點並補充相關資訊,與生動盟的粉絲們一起分享。
懷孕與新生兒家庭:不移動是最安全的選擇
對於懷孕或有新生兒的家庭,避難的最佳場所仍然是自家住所。在平時就要儲備好必要的育兒用品,即使是全母乳哺育的媽媽,也應該學會使用配方奶,因為戰爭或其他突發情況下,可能會導致母乳分泌受阻。根據烏俄戰爭的經驗,許多產婦因環境惡劣未能順利哺乳,因此,適應不同的餵養方式非常重要。除此之外,戰爭爆發後,醫療資源將會急劇短缺,因此我們建議每位家庭成員都應該具備基本的生產知識,並盤點周圍是否有接生或陪產經驗的人。在緊急時刻,這些知識和助產人員可能會成為救命關鍵。
戰爭來臨前,育兒家庭能做什麼?心理準備、識別戰爭前兆、進行避難演練
首先,大人需要了解「避難」的真正涵意及其必要性,只有明白了避難的重要性,才能幫助孩子建立危機意識。教育孩子認識敵人,了解自己所面臨的威脅,並教他們分辨「戰爭」與其他災難的不同。讓孩子知道這是一種可以理解的現實,而非一個可怕的未知,這樣可以減少孩子的恐懼感。為了幫助孩子理解戰爭的現實,我們建議使用繪本來具象化戰爭的情境,例如《烏克蘭的眼淚—一個母親的戰時日記》、《三球毛線,編織自由》、《暴風雨過後》、《旅程》、《候鳥》、《我吃拉麵的時候》、《冷不防》等繪本。
在陪伴孩子建立心理準備的同時,也可以引導他們識別戰爭前兆,例如:讓孩子練習辨識空襲警報的聲音,並且知道聽到警報後應該馬上躲避。接下來,與孩子一起熟悉家中或周邊的防空避難點,如地下室、地下停車場等地,並學會辨認避難標識。如果時間來不及前往安全地點,則要確保能就近找到安全區域,並讓孩子知道如何找到最安全的躲避位置——那裡應該遠離窗戶、具有兩道牆的保護,並避免頭頂上方有任何垂吊物。

戰爭爆發後,育兒家庭應該做什麼?物資儲備與避難包、避免走散、保持日常作息
戰爭一旦爆發,沒有人能預測它會持續多久,因此,家庭應該為可能的長期避難做好準備。大人需要確保家裡儲備足夠的物資,特別是在水電中斷的情況下,至少能維持全家三週的基本生活需求,包括飲用水、罐裝食品、即食麵、能量棒、巧克力等,還有必備的醫療用品,如退燒藥、止痛藥、綜合維他命等。如果家住在熱點區域,如:交通樞紐、軍事設施等附近,應準備好撤離的物品,並確保避難包內包含足夠的食物、水和保暖衣物,以應對三天以上的撤離生活。
在撤離過程中,家長應該盡量避免與孩子走散。對於年幼的孩子,可以選擇抱著走動,避免被擁擠的人群沖散;如果孩子年紀稍大,請大人抓住孩子的手腕而不是十指交扣,以免脫落。此外,家庭應該約定一個「緊急見面點」,並教孩子辨認如警察、醫院、郵局等場所的標誌和制服,讓他們知道如何尋求幫助。如果遇到陌生人攔住孩子,孩子要能主動告訴周圍的人「我不認識這個人,他不是我爸媽」。
對於孩子來說,避免讓他們感到過度驚慌至關重要。因此,可以在孩子的背包中放入他們喜愛的零食、安撫玩具、水和一些簡單的醫療用品,並盡量鼓勵孩子自己背著包。為防止走失,家長可以在孩子的衣服或皮膚上寫下父母的聯絡方式,最好使用不容易被擦掉的防水筆。
在戰爭期間,保持孩子的作息穩定非常重要,這有助於他們維持心理健康,並感受到一定的安全感。同時,盡量讓孩子保持正常的學習和遊戲,以幫助他們釋放壓力。如果孩子目睹暴力場面,家長應該在「黃金時段」內,即事件發生後的幾小時到三天內,給予孩子情感上的支持,提供一個安穩、安全的環境,讓孩子表達他們的情感,這樣能降低長期的心理創傷風險。
相關文章:給孕產家庭的避難守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