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想像身為一名紀錄片導演,成了「紀母」後就沒有再踏進電影院了嗎?紀母更坦承空閒時間只想放空,看一些通俗的作品啊!這何嘗不是每一位母親的真實狀態?!生動盟監事陳育青寫出身為紀母後如何藉由母職來做為創作的泉源,以及如何在創作和育兒的夾縫中修煉身心的平衡。
文:陳育青(紀錄片導演、生動盟監事)
台北市紀錄片工會長年舉辦「紀工聚會」,希望支持從業者、建立聯繫網絡、增進專業技能。今年紀工聚會規畫時,我希望能談論紀錄片工作者同時身為媽媽的生活,期待大環境應對媽媽紀錄片工作者更友善,也想做些政策的倡議與推動。
這場座談邀請陳婉真導演對談,我們介紹自己喜歡的書籍、電影、音樂。婉真推薦《同理心的力量》,這是傳說中午夜媽媽讀書會的選書,用很細緻的方式去分析真正的「同理」是什麼狀態。這種狀態跟拍攝紀錄片、接觸被攝者的過程很類似。也成為和孩子相處中非常重要的提醒。我推薦《拚教養:全球化、親職焦慮與不平等童年》。社會上有各式各樣的人,大家都過著不同的生活,每個人可以付出投入親職的狀況也不同,這本書讓我學會不用自己教養的標準輕易評斷他人;而《覺醒父母》這本書強調家長真的要好好照顧自己的身心靈,你才有辦法用平穩的態度跟孩子好好說話、應對孩子各式各樣的狀況。
另外,在繪本的世界中,不僅關注孩子,也有深深撫慰媽媽的作品,像是《有時母親,有時自己》、《阿文的媽媽噴火了》、《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
「紀母」都看什麼電影?婉真和我都坦承,當了媽,已無追影展和氣定神閒享受大悶片的熱情及耐性了,婉真空閒時間只想放空,看一些通俗的作品;我除了工作,也踏不進電影院啊。身為創作者,不追新片有職業道德嗎?其實人生經歷的起落,實在不輸給電影,我們更會用生活體驗來豐富創作。
有聽眾問:「孩子會影響妳的工作規畫嗎?」婉真說以前是非常創作取向地在想自己有興趣的題材,現在會考慮題材是否跟孩子有關、可以一起參與嗎?這樣想做的動機會更高。我體認到「合作」是當了媽媽後非常需要的型態和工作氛圍,雖然我們的時間支配自由不如以往,但因時間寶貴變得更有效率,也更願意協調合作。期待有朝一日,徵人啟事會寫道「本職務適合媽媽、適合帶著孩子一起來工作」。
婉真說,過去覺得女生當媽媽,會失去自我,可是現在體察孩子帶著她走到從沒走入的世界,有了孩子的人生是非常有趣的。紀錄片工作者有追根究底、路見不平惹事上身的天性,當了媽媽也沒有放過自己,婉真參與歐巴桑聯盟,我參與生育改革、加入生動盟,斜槓媽媽,也只是剛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