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是什麼?許多人說,生產就該順其自然,那麼陪產的伴侶該以什麼角色自居?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兼任教授郭素珍提醒,陪產的伴侶除了參與產檢,也要主動了解懷孕、生產過程,和孕婦一起擬定生產計畫,將孕產視為自己的「人生大事」。
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兼任教授郭素珍常常以「馬拉松」來譬喻生產,兩者都需要健康的身體、預知行程、要有豐富知識以做好事前訓練與規劃、過程中要攝取水分與充足營養、並且獲得支持與鼓勵,也相信身體的疼痛與疲憊是努力後的正常副作用,隨時都能調整自我步調,以及最重要的是,若發生緊急狀況,將有專業的醫療協助介入。
不過生產與馬拉松還是有不盡相同之處,例如,馬拉松可以選擇棄賽,但生產沒有第二個選擇,一定要完成生產;生產往往比一場賽事更難以預料;跑完馬拉松後,得到的是滿足與喜悅,但不好的生產經驗,可能是挫折和焦慮的源頭。
身為陪產者,要先理解胎兒在母親子宮成長的過程,對女性造成的身體壓迫有多難受,隨著胎兒幾個月來的成長,女性的胃、膀胱、直腸、腹部血管及橫膈等都受到擠壓,導致吃不下東西、頻尿、便秘、水腫、易喘、腰痠背痛、疲憊、睡不好等,簡單來說,幾乎身體所有的不適都與懷孕有關,直到足月後,因為胎頭下降,對胃與橫膈的壓迫才會減少,也就是所謂的「腹輕感」,分娩前兆之一。
分娩時,產婦受到痛苦折磨,因為子宮收縮,身體及精神上都受到威脅,往往情緒失控。陪產者如果沒有事先做好準備,可能會因為覺得自己陪產能力不足而感到害怕,也會擔心產婦的狀況,內心只有滿滿的無助、徬徨與焦慮。
了解生產過程的進展 陪產者切記「3R」
郭素珍建議,陪產者要記得「3R」(Relaxation 放鬆、Rhythm 節奏、Ritual 儀式)。
在每一次的宮縮之間,陪產者提醒並協助產婦放鬆;在子宮收縮時,產婦可能採哼聲、搖動、輕輕拍打等的節奏,陪產者協助產婦保持節奏;子宮縮及宮縮後都要完成這場儀式,陪產者是完成儀式的要素之一。以下以整個產程的進展作為說明:
以剛進入第一產程的狀況來說,這時候的子宮收縮較平緩、間隔也比較長,陪產者可以待在產婦身旁,藉由聲音及輕撫,讓產婦維持穩定,此時可以摟抱她的肩膀或握手,看著她的雙眼對話,語氣保持自信、堅定但聲調平緩。
進入第二產程後,子宮收縮較平緩加劇,陪產者也要跟著改變儀式,除了協助產婦改變待產姿勢,也可以用手勢或聲音引導她穩住呼吸,例如:「和我一起呼吸,和我一起呼吸,就是這樣,做得很好,很好,就這樣做……看著我,和我一起做,很好……」當宮縮停止時,稱讚產婦:「現在可以休息了,你剛剛做得很好。」
在待產過程,產婦情緒會有極大轉變,陪產者不要試圖讓她分心,更不要責備或開玩笑「幹嘛叫那麼大聲,很丟臉!」、「有那麼痛嗎?」,這時候最該說的只有鼓勵的正向話語,同時幫忙按摩、擦汗、冷敷或熱敷、協助喝水和解尿、引導冥想,例如想像嬰兒的名字、柔嫩的臉龐與皮膚,讓疼痛轉化成正向思考,子宮收縮就像花要綻開,慢慢地愈來愈開了;像海浪起伏;如果產婦想要走動,陪產者也可以面對面或是從後方抱著產婦,就像跳慢舞一樣,慢慢地一起搖動身體,讓產婦身心放鬆。
陪產者也要照顧自己 與產婦互相支持
回到陪產者自身,待產的過程可能是幾個小時,也可能是好幾天,所以必須先照顧好自己,把握時間適當休息與進食,並與生產團隊確認生產計畫;傾聽產婦的需求,同理她的心情,接納她對產痛的反應,如果產婦開始灰心,說:「我做不到。」你可以回答:「我知道真的很困難,我來多幫你一下,保持你的節奏,我會在這裡陪你,我們一起努力。」讓自己成為產婦身邊最安心的存在。
寶寶出生後,陪產者可以選擇是否親手剪臍帶,也別忘了與寶寶肌膚接觸的重要性,愈久愈好,至少一小時,三個人彼此認識依偎,「擁抱」也幫助產婦的體內產生催產素,是愛的荷爾蒙,幫助子宮收縮,產生好心情,體會彼此的愛。同時恭喜自己大功告成,讚美產婦完成了艱辛的挑戰。
要提醒的是,陪產者的身份不一定要是情感關係中的伴侶,這個角色應該是對產婦期待的生產,有最佳程度的了解,能與產婦保持良好溝通、願意支持產婦的人。而陪產過程,也不需要說太多話,此時非語言的支持更重要,觸摸、擁抱或按摩,都能提供強力的支持;此外,陪產者也要有堅定的意志,在醫院待產時,不受到臨床產婦生產狀況的影響,只要全力專注在自己照顧的產婦身上即可,注意她的感覺、關心她的需求、提供適當的建議。
如同產婦需要支持與鼓勵,陪產者當然也是!如果產婦覺得自己被支持著,也覺得確實得到幫助,即便生產過程無法言語,產後也要記得給予回饋肯定,讓陪產者知道,這趟生產旅程或許不太好走,但是他的積極付出,讓這場生產更美好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