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涓
終於要揭曉台灣新生兒父親的年齡了!每當政府提出婦女生育率的報告時,總會同時提到低生育率和人口負成長現象的問題,奇怪,生動盟好想問「爸爸去哪裡?」
其實根據2019年統計,接近62%的爸爸年紀在30~39歲之間,平均每五位爸爸才有一位的年齡低於30歲。我們要怎麼解讀這些數字?
想要了解台灣生育趨勢,必須從內政部的統計資料撈數字,卻只能找到各種「表」,讓人看了「霧煞煞」。沒關係,只要改變數據呈現方式,並增加說明與比較,就能讓我們的生育統計更平易近人!生動盟特別製作了這張台灣新生兒父母年齡分佈圖,要帶著大家一起挖掘生育的性別議題。
先回顧昨天我們談的英國出生登記(https://reurl.cc/raDZqx),聽起來跟台灣很像呢!當一個台灣寶寶出生,依照規定也要填寫出生證明書,記錄寶寶、媽媽、多數時候也包含爸爸的姓名和生日等等資料,而這份證明書分別會透過出生登記和出生通報的流程,送到內政部和衛福部的手上。
舉例來說,內政部的《人口統計年刊》中,就列出了相當完整的「新生兒父母年齡分布」表格,不僅看得到當年生父和生母的年齡分布趨勢,也能得知新生兒父母的年齡組成如何。可惜的是,這份年刊是以「表」作為統計資料的發表形式,沒有另外繪製成圖,也沒有針對數據進行說明。
關於生育統計的說明,我們得參考另一份資料──《內政性別統計分析專輯》。雖然這份報告不是生育統計專刊,但其中關於出生人口的章節,有包含過去數十年來的「新生兒母親年齡」、「新生兒父親年齡」和「男性人口生育率」等數據資料,並且搭配說明當年數據的文字,以及分析歷年變化。
以《108年內政性別統計分析專輯》為例,報告提出了「生育率下降」、「新生兒父母30歲以下比例減少,35歲以上比例增加」和「兩性生育年齡逐年上升」等趨勢,並以當年度資料對比過去的數據來說明。其中關於男性的描述有:
「108年男性人口總生育數為0.99人,繼99年以來,又一次降至1以下,即以當年15-59歲各年齡別生育率計算,平均每位男性人口一生只生育0.99個小孩。」
「生父平均年齡逐年遞增,70年為29.22歲,至108年最高為34.61歲,較107年增加0.09歲。」
「35-39歲生父的占比在38年間上升了25個百分點。」
生動盟以內政部108年《人口統計年刊》的「嬰兒出生數按生父生母年齡分」表格資料,依照英國統計分析報告的圖表呈現方式,製作出更平易近人的新生兒父母年齡組百分比直條圖。
從圖表可以看出,代表新生兒父親人數的橘色直條,其中以30-34歲最多,佔約32%,35-39歲稍微低一些,但也佔30%以上,排名第三的則是25-29歲,約有17%。
換句話說,2019年出生的所有寶寶中,62%的爸爸年紀在30~39歲之間。而如果觀察爸爸年紀在30歲以下的比例,也就是最左側三個橘色直條加總,看起來只稍微高出20%,也就是台灣2019年的新生兒之中,平均每五位爸爸才有一位的年齡低於30歲。
晚育,顯然是台灣爸爸的生育趨勢。但台灣許多生育圖像,常常僅提到女性晚婚晚育,鮮少呈現男性也很晚!就連政府自己的統計分析,都不會連結低生育率和人口負成長現象的問題。
生育難道只是女性的事?但生育統計呈現爸爸的資料,不重要嗎?不僅關乎政策的制定方向,納入男女的生育資料,也能避免生育僅是女性任務的性別刻板印象。
現在,你知道台灣一共有多少爸爸了嗎?那麼你第一次當爸爸是何時? 未來,我們會繼續聊當爸爸有什麼困境?